评论:足协自审系统目标需更加明确
publish_date2025-07-08
足球新闻
2023年7月7日,中国足球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超过250万人在其足球体系中注册,活跃球员中有1055人参加比赛。报告指出,鼓励青少年参与足球的挑战,尤其是5至47岁年龄段的青年。分析表明,需要改善招募和支持结构,以培养运动人才,倡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提升草根足球活动的参与度。

2023年7月7日,中国足协公布了球员自愿系统截至6月30日的相关数据。数据显示,系统注册人数超过2.5万,流程启动者达1055人,最多302人进入备选库。这一数据看似亮眼,但其合理性需审视。 从初步来看,系统扩展足球人才的选择渠道价值得到肯定。然而,实际效果却难以让人满意。从扩大的足球人口角度看,系统的作用微乎其微。注册人数众多,但大多数人注册或许可只是一个时间段的好奇,并未真正参与到足球训练与比赛中。真正能持续踢球、提升水平的人数占比并不明显,如若无法将注册热情转化为实际参与度,则足球人口的增长定位为空谈。 在选择人才时,“大海捞针”这一模式的有效率也十分低下。年龄跨度从5岁到47岁,这样的庞杂年龄结构,给选拔带来了困难;而47岁球员身体素质可能和5岁儿童相去甚远。2011-2013年间的选择占比达到69%,这显示出年轻球员的流失与其他年龄段相比,容易形成其余年龄段的人才关注和培养。 专家团队应积极进行初筛评估,但面对如此复杂且没有重点的人员结构,很难精准定位有潜力的球员。足协不应过于依赖这种“搞大网”的模式,而应明确标目、制定标准。比如针对特定年龄段、特定技术特点的选择,能够更好地聚焦于年轻球员,并根据年龄段制定详细的选择标准;对于一些突出的技术特点的球员,则可以设立专项选拔通道。只有明确标准、确保精准,才能真正实现足坛人才的涌现,推动中国足球业的发展。
-
上一篇:
津门虎推出全新支持完成注册报名 -
下一篇:
苏州队主帅:回应南京奥体感慨深,希望我们的江苏队早日回来